2025年首场市民美育展演在上海星舞台成功PG电子入口举行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6日电(张亨伟) “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歌声响起,吉他弹唱《平凡之路》、古琴演奏《琴茶合鸣》、中阮合奏《红星歌》、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舞蹈《梦回江宁》、古筝演奏《沧海一声笑》、歌剧合唱《马德里斗牛士》等唱、弹、戏、舞四个艺术门类20个节目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星舞台亮相。1月5日,全市性上海市民美育展演首次举行,来自市群艺馆及16个区包括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周末美育课堂、上海老年艺术大学在内的美育品牌项目的20余个优秀学员团队及特色美育团队第一次一起走上全市展示舞台。星舞台外的廊道上,书法老师挥毫泼墨,为大家书写对联,舞蹈老师现场教授市民跳流行舞……,桌子一字排开,各种手工艺品、书画作品及老师、课程介绍一一呈现。“摊主”是美育培训项目推出的优秀老师,市民或学员们可以在这里和老师们“亲密”互动。
“这是我们首次为全市美育品牌培育的学员和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希望更多市民了解、关注、加入进来。”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
“栽梅种竹近深闺,淡淡相交竹与梅”,上手持三弦,下手弹琵琶,吴音柔缓,弦琶琮铮,普陀区文化馆夜校评弹班男学员李运臻与老师、评弹团青年演员陈佳卫对唱苏州评弹《梅竹》,让观众体验到江南评弹的独特韵味和风情。李运臻就职于IT外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跟着喜欢评弹的外公,心里也种上了评弹的种子,18岁上大学后开始自学评弹,如今已有20年。去票房看票友演出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他经常去向票友们请教。自从夜校火了之后,他惊喜地发现夜校里有评弹课,毫不犹豫地“抢”了这门课。“社会上很少看到这种教评弹的培训班”,执着的他至今已经五刷夜校评弹课,前三次是在评弹团上的,今年家门口的普陀也开了这门课,他就到这边来上了。已是资深票友的他认为评弹自学很难,老师是专业演员,“能交给我谱之外的东西,比如咬字、气息、转腔、归韵等”。他表示,只要夜校继续开评弹课,他就会继续去上,被选中来与老师搭档参加全市的美育展演,他很高兴,谦逊地说:“这是对我的鼓励。”虽然在票房里多次上台唱过,但他还是紧张,“舞台是离魂台”,为了与老师一起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他在家勤加练习。有人对这个评弹节目的男男组合表示惊讶,他不以为然地告诉大家评弹大家很多都是男性,男男组合以前很常见。他们夜校评弹班男生超半,而上到最后,“男生坚持下来的比女生多多了”,因为“评弹里的《三国》《水浒》、英烈伟业等内容更令男生着迷。”原来夜校男生“浓度”最大的竟然是评弹。
杨浦区文化馆分校夜校中阮班演奏的《红星歌》是《闪闪的红星》主题曲,不同声部合奏富有层次感,整体旋律波浪式上升,令群情激昂。二十多岁的中医医生卢玉涵是合奏的学员之一,原来夜班比较多,去年她转到门诊坐诊,夜晚空出来了,于是她第一次参加了夜校,给自己报名了比较感兴趣的中阮班。她小时候学古筝,大学加入民乐团,因为弹古筝的比较多,她就学打击乐,PG电子官网后来又学习了古琴,有时候还会古琴独奏。她觉得中阮好似中式吉他,有弹拨乐器基础的她认为很好学,“趣味性很强,只要有曲子,什么都能弹,调性包容性很强。”她认为,“老师很专业,课程性价比超高”。作为新上海人的她,在这里也交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还彼此互相分享民乐曲子,一起练琴,线上分享日常,一起约看民乐演出....。。工作之外的艺术追求,让她缓解了生活的压力,“精神世界更富足”。这次是她毕业后重拾热爱第一次上台演出,她很重视,“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件事情,很有成就感。”下一期,她在考虑再去抢另一门乐器学习。
这里还有连报了三门课的全科优秀学员张健,她是企业建筑项目监理,参与了市民艺术夜校金山分校百砚茶文化空间教学点古琴初阶班、芳香茶艺健康班表演的《琴茶合鸣》,《仙翁操》合奏伴琴歌、《酒狂》独奏,全程茶艺表演。作品将古琴学员和茶艺学员的技艺融合在一起表演,带来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崭新体验。2024年市民夜校秋季班是百砚茶文化空间的首次开班,共开了古琴课、芳香品饮传习课及合香珠制作课等三门课,张健三门课都抢到。授课老师马亚琼表示,除了琴茶之外,张健还是班上串香珠串得最好的一位,PG电子官网因为茶艺派了另一位学员来表演,就让张健弹古琴,难度相对大一点。“展演对学员们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提升和锻炼的机会。”课程结束之后,大家还可以一起相聚弹琴,相约品鉴好茶。从课堂走进生活。
夜校虹口区欧阳文化活动中心教学点的古筝演奏《沧海一声笑》豪情满怀、气盖云天,3位老师与12位学员,一群身着飘飘欲仙的汉服的姑娘,奏出了强大的气场,学员们平均年龄仅20多岁,是参演夜校团队中最年轻的一支。古筝老师姚娴菲认为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电影主题曲+一群上进青年”的组合。她们上课一节课学一个小曲子,大家还可以分组PK,觉得非常开心,彼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PG电子官网姚老师认为唯一遗憾的是,这个班没有一位男生,她期待下次有更多男生报名学习,“男生弹古筝也很帅”,班级里有男有女学习起来会更有趣,“说不定还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整个展演,传统文化节目过半。这说明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上海,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这里,有的年轻人重拾儿时热爱,有人受到当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吸引,来追寻自己所爱。据老师介绍,有学员因为看过电视剧《陈情令》觉得吹竹子的人很帅,于是买了竹子去拍写真,拍了写真,又觉得自己有竹子不学可惜,于是就去夜校报名学竹笛;还有人因为看到琵琶大师方锦龙在国外街头的快闪,感受到了民族乐器的魅力,开始“追星”之旅.......。这些市民美育项目让市民为发展和延续自己的热爱找到一个承载平台。
一袭黑白系列时装,简约而高雅。展演上上海市群艺馆老年艺术大学时装班的时装秀《炫之舞》,平均年龄58岁来自各领域的退休阿姨们诠释了时尚与气质。有的阿姨每周从浦东赶到徐汇的市群艺馆来上课,上完课后又赶回去接孙子放学,不觉累,反而觉得每周最期待这一天。“这是一次聚会和交际”,她们不愿意自己的退休生活只余下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不管什么年龄都要秀出自己的风采”,她们要秀出上海的“时髦阿婆”。“我们的团队如同拼图,每一片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家完美的拼合,可以呈现最美丽的画面。”指导老师李影说,“有幸参与展演,也是我们一次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走秀不但提升了阿姨们的自信和气质,还对服饰搭配有了认识和理解,阿姨们个个变得更加自信和美丽,“我的孙女喜欢和我在一起,觉得我漂亮。”
11个身着白衬衣牛仔背心和牛仔裤的孩子,一曲嘻哈风格的舞蹈《舞动童年》又嗨又可爱,赢得满堂彩。这是一群三到七年级的周末美育课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街舞HipHop班学员,尽管马上就要面临期末考试,但爸爸妈妈也积极支持他们来参加展演,送他们加排,为他们购买参演服装,积极做好团队后勤保障......。“舞蹈让孩子自信快乐,激发创造力,学会团队精神。”还记得一次排练,老师为了激发大家的灵感,让某位小朋友自由发挥一个舞蹈动作。小朋友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建议戴帽子扔到舞台下面展示街舞的酷劲,班上唯一的小女生孙玥茜则提议拿一朵玫瑰花增添舞蹈的浪漫气息。有一次,老师烫了头发来上课,小朋友们看见了,偷偷私下开玩笑说:“老师,你头上是放了炸药吗?”这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连老师也被逗笑了。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更加喜欢街舞课,也更加期待每一次的相聚。他们和父母及小伙伴们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看到他们从一个个害羞、不自信的孩子成长为现在自信、勇敢的舞者,我感到非常自豪。”老师陈禹讳说,“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爱和坚持,未来在舞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曲越剧《花为媒·报花名》用戚派的演唱方式,演员载歌载舞唱出四季花开的美景,又运用折扇和水袖的不同动作造型,将张五可的聪慧、灵巧、泼辣个性、柔美与俏丽表现的入目三分,1人角色分成4人演绎,有分有合。静安区文化馆白领越剧公益班的学员们演绎的这段越剧,是戚派唱段中难得欢快的曲风。白领越剧公益班是静安区的特色美育项目,也是新学员的秒抢课程。老师的教学富有亲和力、认真仔细,不放弃对每一位学员的指正教学。老师不仅对学生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也会对学员进行美育教育:“你可以更美,只要你注意平时的坐姿和适合自己的穿衣打扮,气质就慢慢会越来越好,演唱需要从容,增加自信,进入角色内心去演绎,你会发现另外一个‘我’。”就这样,学员们在艺术的熏陶下,有的被领导夸奖:“原来你还有这样的艺术才华?”有的被同事朋友夸奖:“你越来越美了!”。一位学员因工作需要调离上海,临走还特地送给老师一盆蝴蝶兰,告诉老师:“这期的公益班学习,对我而讲太有意义了,让我改变了个性上的懦弱与胆怯,发现自己有无限的可能。”她希望以后有机会回上海再找老师来学习。
展演上还为每个区的优秀学员代表颁发了证书。颁奖礼仪是身着旗袍的奉贤区文化馆群贤俱乐部时装礼仪班学员,是奉贤区文化馆组建的一个礼仪和时装形体的学习班,学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在后面的时装秀节目展示中,她们选用了《上海谣》的音乐,向大家展示各行各业辛勤耕耘的职场女性,生活中绚丽多姿,美丽优雅的一面。节目中,我们还可以听到徐汇区文化馆Aca Dreamer人声乐团演唱的《越夜越美丽》,浦东新区花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乐合奏《假日圆舞曲》,浦东市民艺术大学歌剧实验班的歌剧合唱《马德里斗牛士》,崇明区上海御音合唱团无伴奏合唱《沂蒙山歌》......,这些都是各区培育的优秀特色美育项目团队,他们活跃在社区和市级群文舞台上。与夜校、周末美育课堂和老年大学的培训班不同的是,他们都不是零基础起步,而是一些有基础的优秀艺术爱好者长期参与、提升的成果。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告诉记者,他们的今天可以是夜校这些零基础班的艺术爱好者们的未来。有些区已形成完善的机制,如前述静安区文化馆白领越剧公益班,新学员可以经过多期学习,考核后进入静安区文化馆青年越剧团,成为特色团队的一员。
夜校班结束后,不少学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继续分享着彼此热爱的内容,继续练习,互相鼓励,相约看演出....。。延续着这份热爱;他们和老师的情谊也未断,这次夜校杨浦文化馆分校中阮班参与表演的学员是由2024年春季和秋季中阮班学员合体来合奏的,刘惠芬老师表示,她不仅在秋季班学员中征召了几名,还去春季班征召了四位同学,“这些学员的水平我都很熟悉,他们一听有这个机会都很开心,踊跃报名。”还有一位博士生也弹得很好很想参加,可惜即将面临毕业论文答辩,无法前来,她觉得很遗憾,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可以参加。“如今在市民艺术大展、‘我心中的敦煌’全球绘画作品征集150幅入选作品中,都有出自我们夜校的学员。”徐皓介绍。美育已经完成了从观众到学员到群文演员再到专业观众的闭环。
这些美育课程不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学员“心波”,它是一颗种子,会渐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完)